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贵金属

贵金属

避险突袭全球市场!欧股全线重挫,美元反攻站上93,黄金1800挣扎不已,油价大跌……

2021-07-19 19:06:34 admin
周一(7月19日)全球市场以谨慎避险基调开启新的一周,欧股全线重挫,道指期货大跌超300点,国际油价跌超2%,就连避险资产黄金也遭到抛售,非常逼近1800关口,美元及日元等获得青睐,美指冲

周一(7月19日)全球市场以谨慎避险基调开启新的一周,欧股全线重挫,道指期货大跌超300点,国际油价跌超2%,就连避险资产黄金也遭到抛售,非常逼近1800关口,美元日元等获得青睐,美指冲破93关口。本周来看,市场数据日程较为清淡,重点关注疫情以及央行政策方面。

周一欧市盘中,现货黄金维持跌势,目前勉强交投在1800关口上方,最低触及1800.90水平,最高上探1817,美元的强势反弹打压金价

分析指出,美国公债收益率回落以及对新冠病例激增可能抑制全球经济复苏的担忧给金价带来支撑,不过美元上涨限制了黄金的吸引力。

“在华尔街周五收跌后,疫情驱动的避险情绪今天推动市场走势,”OANDA的高级市场分析师Jeffrey Halley说。“一些空头回补买盘为金价提供温和支持,但金价未显示出任何走向的明显势头。”

本周伊始,更广泛的金融市场情绪疲软。Delta变种病毒肆虐令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日益增长的通胀压力也削弱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全球经济增长开始显示出疲态,而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正在努力遏制传染性极强的Delta新冠病毒变种,并被迫实施某种形式的封锁。市场长期以来担心的高通胀幽灵也在困扰着投资者。

“至于通胀,坏消息是它可能在短期内保持高位,”他们在一份报告中称。他们指出,他们的自有通胀指标最新数据仍然很高。“好消息是……我们可能接近峰值,至少在未来几个月如此,因为基数效应不太有利,短缺压力从商品转向服务。”

欧洲股市目前的跌幅超过1%,意大利富时MIB指数在主要股指中跌幅最大,为2%。

美国期货也保持低迷,标普500指数期货下跌0.4%,纳斯达克期货下跌0.2%,道琼斯期货下跌0.6%。

所有的一切都指向“新的病毒担忧”。从美国、欧洲到亚洲,每日感染人数一直在激增,全球七天平均每天新增病例超过50万 ,这是自5月以来首见。

美国银行的经济学家将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测从之前的7%下调至6.5%,但维持对明年5.5%的估值。

周一英格兰解除绝大多数社交限制措施,英国首相约翰逊押注完整接种疫苗的人不大容易发展成重症。尽管如此,约翰逊周日仍表示:目前是采取解封重要步骤的“适当时机”,约翰逊同时也呼吁民众“保持警惕”。

英国卫生大臣贾维德尽管接种两剂阿斯利康疫苗,但新冠病毒检测仍呈阳性,由于与贾维德接触,约翰逊被迫自我隔离到7 月26日。

法新社报道,英国累计新冠病毒死亡达128,600例,而由于变种病毒迅速传播,英国新增确诊连续数周飙升,7月1日以来累计新增确诊58.5万例,英国曾是欧洲新冠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周六单日新增确诊5.4万例。

担任英国政府科学顾问的流行病学家Neil Ferguson预估,解封后英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恐怕会上升至20万例,每日新增的住院病例数也有可能高达2000例。Ferguson接受英国广播公司访问时表示,即便已经有约半数英国人完整接种两剂疫苗,19日解封仍不可避免地将造成日增确诊病例数上升至10万例,日增住院病例数上升至约1000例。

另外,1200多名来自各国的科学家和政府顾问周五参加线上紧急会议,对英国解封计划表达严重关切。他们警告,英国与全球连接,意味着任何新型变种病毒都可能通过英国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

“全世界将以极大的兴趣关注英国的实验(重新开放),”德银策略师Jim Reid报告称。

“荷兰放松全部限制措施后,两周后单日新增病例从500例飙升至10,000例,荷兰政府不得不改变措施,现在正在紧张地等待观察住院治疗的情况,”澳新银行的分析师表示。“今天英国‘自由日’令一些人担心,可能出现类似情况。”

在避险环境下,美国国债收益率下降似乎成为这种情绪的一个原因或副产品。美国国债收益率周一上午下跌,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1.27%左右。

美国东部时间凌晨3点30分,基准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2个基点至1.275%,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2个基点至1.905%。收益率与价格成反比。

美债收益率下跌并未影响美元,美元指数日内强势反弹,冲破关键的93关口,刷新4月5日以来的最高水平。

“围绕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确实在影响市场交投,”澳洲国民银行(NAB)资深外汇策略师Rodrigo Catril在该行早间播客上表示,“这是占据主导的因素,”他说,但补充道美国消费者信心意外下滑也令投资者不安。

本周来看,在全球多国周五公布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之前,数据日程相当清淡。随着亚洲封锁措施收紧力度并扩大范围,政策和疫情应对料将成为焦点。